
复习下设计模式
前言
最近打算面试下看看自己已经落后时代多少了,面试过程中发现自己对设计模式的认识和理解不够,所以就打算重新学习下设计模式。
1. 设计模式
- 设计模式,是一套被反复使用、多数人知晓的、经过分类编目的、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。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、保证代码可靠性、程序的重用性
2. 为什么要学习设计模式
- 看懂源代码:如果你不懂设计模式去看Jdk、Spring、SpringMVC、IO等等等等的源码,你会很迷茫,你会寸步难行
- 看看前辈的代码:你去个公司难道都是新项目让你接手?很有可能是接盘的,前辈的开发难道不用设计模式?
- 编写自己的理想中的好代码:使用设计模式的功能块复用性强,可扩展性强,我个人反正是这样认为的
3. 设计模式分类
- 创建型模式,共五种:工厂方法模式、抽象工厂模式、单例模式、建造者模式、原型模式。
- 结构型模式,共七种:适配器模式、装饰器模式、代理模式、外观模式、桥接模式、组合模式、享元模式。
- 行为型模式,共十一种:策略模式、模板方法模式、观察者模式、迭代子模式、责任链模式、命令模式、备忘录模式、状态模式、访问者模式、中介者模式、解释器模式。
这里面重点描述的几个是我们开发中最常用的
4. 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
- 开放封闭原则(Open Close Principle)
- __原则思想__: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来解决需求变化,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完成变化。
- __描述__:一个软件产品在生命周期内,都会发生变化,既然变化是一个既定的事实,我们就应该在设计的时候尽量适应这些变化,以提高项目的稳定性和灵活性。
- __优点__:单一原则告诉我们,每个类都有自己负责的职责,里氏替换原则不能破坏继承关系的体系。
- 里氏代换原则(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)
- __原则思想__:使用的基类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继承的子类,完美的替换基类。
- __大概意思__:子类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,但不能改变父类原有的功能。子类可以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,但不能覆盖父类的非抽象方法,子类中可以增加自己特有的方法。
- __优点__:增加程序的健壮性,即使增加了子类,原有的子类还可以继续运行,互不影响。
- 单一职责原则(Principle of single responsibility)
- __原则思想__:一个方法只负责一件事情。
- __描述__:单一职责原则很简单,一个方法 一个类只负责一个职责,各个职责的程序改动,不影响其它程序。 这是常识,几乎所有程序员都会遵循这个原则。
- __优点__:降低类和类的耦合,提高可读性,增加可维护性和可拓展性,降低可变性的风险。
- 依赖倒转原则(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)
- 依赖倒置原则的核心思想是面向接口编程。
- 依赖倒转原则要求我们在程序代码中传递参数时或在关联关系中,尽量引用层次高的抽象层类。
- 这个是开放封闭原则的基础,具体内容是:对接口编程,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。
- 接口隔离原则(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)
- 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,比使用单个接口要好。还是一个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的意思,从这儿我们看出,其实设计模式就是一个软件的设计思想,从大型软件架构出发,为了升级和维护方便,降低依赖,降低耦合。
- 例如:支付类的接口和订单类的接口,需要把这俩个类别的接口变成俩个隔离的接口
- 迪米特法则(最少知道原则)(Demeter Principle)
- 一个对象应当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地了解,简称类间解耦
- 大概意思就是一个类尽量减少自己对其他对象的依赖,原则是低耦合,高内聚,只有使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尽量的低,才能提高代码的复用率。
- 例如:支付类的接口和订单类的接口,需要把这俩个类别的接口变成俩个隔离的接口
本文是原创文章,采用CC BY-NC-SA 4.0协议,完整转载请注明来自徍正的随笔Blog